2021年5月11日👨❤️💋👨,杏鑫娱乐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杏鑫娱乐平台邀请陕西省考古杏鑫平台胡松梅研究员🫰🏼、杨利平副研究员和殷宇鹏老师来进行工作交流,会议由文博系、杏鑫娱乐平台胡耀武教授主持👨🦼➡️。会议交流期间🤹🏬,胡松梅研究员作了《陕北榆林地区5-4ka考古遗址中动物遗存与生业及环境的关系-兼论中国牧业经济的形成》的专题讲座🎋,杨利平副研究员作了《庙底沟文化的崛起》的专题讲座👱🏻,师生们踊跃参与🥔,掀起了对考古研究的讨论热潮。

胡松梅研究员的《陕北榆林地区5-4ka考古遗址中动物遗存与生业及环境的关系-兼论中国牧业经济的形成》专题讲座🧑🏿🔧,从榆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5-4ka考古遗址点数量分布的特征、文化发展序列讲起,详细介绍了发掘过程中动物遗存的提取方式以及动物考古学研究与生业及环境的关系🔗👉🏻。
榆林地区处在现代亚洲季风边界线,处于陕西省的最北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从遗址发掘数量来看🚴♀️,5-4ka遗址发现的考古遗存数量最多👃🏽。通过考古人员的研究比对,建立起榆林地区5-4ka比较完整的文化发展序列👲🏿,包括仰韶文化晚期(尖底瓶系统)的五庄果墚🤾🏼、横山杨界沙、大古界区域;龙山时代前期(庙二文化)(斝系统)的横山贾大峁、靖边庙梁🧑🏻🦯➡️;龙山后期早段的寨峁梁;龙山后期晚段的石峁、新华、木柱柱梁、神疙瘩梁、火石梁👇🏿🤚🏿。
近年来共发掘了5-4 ka的遗址近30处,为动物考古学系统研究提供了第一手原始基础材料🧔🏿♂️,并对动物骨骼的种属🦵🏻、部位及左右进行了鉴定、测量、观察特征𓀐✍🏿、称重等⌚️。其中石峁遗址中共出土15种动物,按它们和人类的关系及在遗址中数量的多少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由人类饲养或可能饲养的动物,包括狗🚵🏿、家猪、黄牛🥦、绵羊、山羊🫓、扬子鳄;第二类是偶然猎获的动物,包括环颈雉、蒙古兔🧟♀️、奥氏马🧚🏽♀️、野猪、梅花鹿🧑🏼🎤、狍𓀝🐣;第三类是穴居的动物🐭,包括中华鼢鼠、褐家鼠🧖♂️,有可能是在遗址废弃后进入原遗址所在地。通过对这些考古资料进行统计(NISP🆚🧓🏻、NIM、替代性指标)并结合考古研究开展了同位素分析、古DNA和年代学分析。这些分析数据为探讨古代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探索环境与考古学文化的互动关系,以及复原榆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古生态环境提供了可靠支持。研究发现🦬➙,从仰韶时期到龙山时期2️⃣,陕北地区的动物遗存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这些考古发现填补了榆林地区庙底沟二期动物考古的空白,通过该地区5-4ka动物种属、数量的变化探究生业发展变化,从开始的农业、采集狩猎逐渐变成半农半牧、采集狩猎的多种经济类型🧑🏻🍼,从而达到以点带线(带)(长城沿线、半月形地带)、以点带面(河套地区)的效果。陕北榆林龙山文化时期,先民很好地接受了从西边传入的绵羊、山羊和黄牛,并很快发展成为在当地生
业中占据主导性地位的畜牧经济👨🏽🏫,这对后来这一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后,杨利平副研究员作了《庙底沟文化的崛起》的专题讲座。杨利平研究员主要介绍了陕西史前考古序列、杨官寨遗址考古收获、庙底沟文化崛起以及彩陶的传播等问题。关中渭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 考古主要有老官台文化(距今8000-7000年)、半坡文化(距今7000-6000年)🎞、庙底沟文化(距今6000-5500年)➰、半坡四期文化(距今5500-5200年)🧑🦼、泉护二期文化(距今5200-4800年)、庙底沟二期文化(距今4800-4300年)和客省庄二期文化(距今4300-4000年)。通过对半坡文化与庙底沟文化的陶器与彩陶图案的分析比较,探究半坡文化与庙底沟文化之间的关联,尤其在彩陶的主要器形上🫶🏻,两个文化有比较一致的选择🏊🏽♂️,都是以盆钵类为主👳🏿♂️,器形也比较接近,在彩陶的构图绘制上,也具有相似性🧏🏿♀️,以西阴纹、单瓣叶纹为主要元素。
杨官寨遗址位于高陵县杨官寨村四组东侧,泾河北岸开阔的一级阶地上🧑🏻🔧,南距泾河约1公里🉐,东南距泾渭之汇4公里🧑🏻。遗址面积约60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内涵主要为庙底沟文化和半坡晚期遗存。在杨官寨遗址范围内发现建造有大型环壕的庙底沟文化聚落🏒、两侧成层摆放大量陶器的西门址、环壕内部疑似堆土迹象、聚落中央的人工水利设施等,以及东区大型普通居民公共墓地,这些发现勾勒出了一个早期城市雏形。
庙底沟文化主要分布于晋陕“新月形”盆地带,它依托优越自然条件且继承了半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农业生产传统,大约在公元前 4000 年开始,积极发展旱作农业🙌🏼,并引进了水稻的种植技术,出现了大量的大型中心聚落🦸🏼👂🏻,发展了大型宫殿类建筑,男性逐渐主导了社会生产、生活,形成了规范的礼制♾。
由此,积蓄了充足的力量,开始冲出晋陕盆地,走向渭河流域以外的地区,以其极具特征的彩陶和尖底瓶🦸,在这一时期以晋陕新月形盆地为中心形成一股巨大的彩陶浪潮🌬,像巨石激起的巨浪一样,向四周传播开去📝,对周边的考古学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影响🙋🏻♂️,从考古材料来看,西至青海,东至东海🧑🧒🧒,南至长江流域,北至蒙辽地区。结成了大的中华原始文化共同体⚧,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大的民族与文化的同一体。其领域之大🦸♀️,文化认同之广且深,历史影响之深且长久👨👨👧,世界罕有其比📤,形成了“文化意义上最早的中国”。
组织🤲🏽:袁靖🕤、文少卿
主持人🤹🏼:胡耀武
文字🧰:杨旖旎🤹♀️、任晓莹
摄影:蒙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