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艳 著:《人类生态视野中的长江下游农业起源》
    .
    发布时间🍢🤿:2019-03-01   动态浏览次数:1271


    书名:人类生态视野中的长江下游农业起源》


    作者:潘艳


    出版发行🏋🏽: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


      

    内容介绍🤦🏽‍♂️:

    本书是从人类生态学角度✡︎,利用考古资料重建长江下游距今10000-6000年间农业起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的一项系统研究🫄。本书分为三个大部分。第一至三章是第一部分,对全球农业起源和长江下游农业起源研究的理论问题进行了综述和反思。过去一个多世纪中,家养动植物驯化性状的考察占据了农业起源研究的核心位置。而最近二十年,这一思路受到了理论和实证的双重挑战🏋🏻‍♀️,特别是考古学提倡研究者应当在更广阔的生态学背景中全面理解物种最初的驯化过程,而非仅仅关注生物的性状变化。美国考古学家Bruce Smith主张在“人类生态位构建”的理论框架中研究动植物的驯化过程,即应当以人类行为为核心🚌,重点考察源于人类主动行为的环境改变和创造农业生态的考古学证据,这些证据可以在各类遗迹和遗存中体现出来。

    第二大部分是第四至八章,对上山、跨湖桥、河姆渡、马家浜这四个考古学文化出土的考古材料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详细的辨析,从多条实证线索来论证长江下游全新世早中期的人群与环境和动植物物种的互动关系🚴🏼‍♂️,揭示史前早期农业出现并发展的形式和演进过程♋️。第四章根据古环境复原的信息⛹🏽‍♀️,得出该区域的季风气候🔏、湿地生境和水文特点为人类栖居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而它们与人类对环境干扰的协同效应则提高了本地生境的生产力和多样性,推动了文化发展📌。第五章对各考古学文化的聚落形态进行分析,特别关注自然环境人工化的强化程度和技术水准,反映人类对原有生境的主动改造🙋🏻👎🏼。第六章对研究范围内所有遗址出土的包括种子、果实、木材🆗、植硅石、孢粉等在内的各类植物遗存进行了全面的整理,从生态学角度逐一探讨每种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以掌握人类对特定物种生命周期进行干预的方式和程度。第七章特别对出土水稻遗存进行了详细研究,在独立建立水稻驯野属性判断方法与标准的基础上👍🏼,论证了长江下游水稻栽培初始阶段的性质特点,确认了水稻栽培可早至距今8000年以前。除了区域性的宏观分析以外🧜🏽,第八章对两个极具代表性的遗址——跨湖桥和田螺山出土的大植物遗存做了更详尽的个案分析🙇🏿☝🏿,探讨了食谱构成、资源季节性、空间分布等问题,结果揭示出这两个社群的生计方式已属于农业范畴,生态位构建模式以水生草本和林缘果树的管理为主,而水稻要到距今6000年后才在食谱中变得重要😚。

    第三大部分是第九章,综合物质材料的研究结果,提出长江下游距今10000-6000年间人类生计形态的规律,将其上升到人类生态位构建模式的理论层面,突出人类在生态系统演进中的主动力作用。其次,基于对该地区早期农业起源如何起源的理解⏪,探讨适用于解释动力机制的理论模型,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目录🤲:

    第一章长江下游全新世早中期的农业探源

    第一节问题性质与背景

    第二节研究目标、内容与材料

    第三节基本概念

    第四节章节安排

    第二章从全球农业起源研究反思长江下游农业探源

    第一节考古学的研究传统

    第二节农业起源动力机制理论阐释

    第三节生命科学的研究传统

    第四节长江下游农业起源的研究史及评述

    第三章方法论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人类生态系统、生态位构建与农业生态

    第二节中程理论

    第三节材料鉴定分析技术

    第四章地质、环境与测年

    第一节长江下游现代地理概况

    第二节长江下游距今10000-6000年的宏观地质记录

    第三节长江下游距今10000-6000年的考古地质记录

    第五章聚落形态

    第一节聚落要素

    第二节上山文化

    第三节跨湖桥文化

    第四节河姆渡文化

    第五节马家浜文化

    第六节小结

    第六章植物遗存

    第一节植物材料的背景信息

    第二节植物遗存的鉴定与生态意义

    第七章古水稻的鉴定与研究

    第一节稻的形态特征与稻属的鉴定

    第二节古稻标本的属性鉴定

    第三节实验考古:水稻小穗基盘形态与落粒性及其对古稻遗存鉴定的意义

    第四节研究区域内古水稻的性质和分布

    第八章植物遗存的量化分析

    第一节跨湖桥遗址

    第二节田螺山遗址

    第三节小结

    第九章人类生态位构建及其对长江下游农业探源的意义

    第一节湿地维护与资源和土地的可持续开发

    第二节资源生产的季节性

    第三节遗址域与资源管理系统

    第四节人类🚣‍♂️:生态系统的主动力

    第五节农业起源动力机制阐释模型的探讨

    第六节小结与反思

      


     
    杏鑫专业提供👨🏿‍⚕️💇🏿‍♂️:杏鑫🕴、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杏鑫欢迎您。 杏鑫官网xml地图
    杏鑫 杏鑫 杏鑫 杏鑫 杏鑫 杏鑫 杏鑫 杏鑫 杏鑫 杏鑫